1月12日,据来自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的消息称,该中心负责研究的“某智能飞行系统”预研项目顺利完成了地面试验、改装、试飞验证等重大节点任务,这也为我军、民用飞机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未来作战和飞行性能提升的急需。这也是继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在顺利完成“推力矢量演示验证”项目,并大幅提升歼XX战斗机和太行发动机低空飞行性能包线范围之外,又向外界公布的一个好消息,本文根据国内外公开资料,对该试飞验证项目做一解读。现代战争中,由于武器性能的飞速发展,飞机所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战斗机以及运输机一旦被导弹等武器击中受损后,飞行性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飞机失控,机毁人亡。
在平时的飞行训练,执行任务中,则经常会出现鸟撞或飞机间相撞导致飞机受损,甚至失控坠机的事故。飞机的外界损伤主要指受到外界打击后出现的舵面、翼面、机体损伤。损伤对于飞机来说是经常会出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飞机一定会失事。只要航空发动机还在正常工作,历史上也有很多飞机在遭受大面积结构损伤下安全着陆的案例。2003年11月22日一架空客A300-B4 型飞机在遭到地面上的伊拉克民兵以肩射式俄制SA-14地对空导弹袭打击后,其水平安定面卡死、大段机翼结构损伤,并完全失去液压而无法有效控制飞机上的各种飞行接口,但三名机组人员靠着调整两具引擎的推力勉强维持机身稳定,最终实现了安全着陆。
2008年2月8号以色列一架F-15战斗机在训练中与另一架A-4战斗机相撞,导致F-15战斗机单侧机翼断裂脱落,在飞行员的高超技艺掌控下,F-15仅靠一侧的机翼继续飞行,最终成功紧急降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只要飞机保持动力,并不丧失必要的升力与飞行操纵性,完全可以利用特殊控制手段完成事故后飞行配平、姿态稳定,飞行性能甚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所以严重故障或损伤并不意味着飞机的损失。
航空技术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其飞行控制系统已由最初简单的机械式连杆操纵,控制增稳,发展到基于电信号、光信号的数字电传和光传飞行控制系统。数字电传飞行控制技术高度依赖于计算机,因此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与航空飞行控制有着诸多可以契合的地方。智能化航空飞行控制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了各个航空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发展重点。1996年,美国空军应用5架VISTA/F-16验证机对可重构飞控系统进行试飞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舵面破损、卡滞及效能不足等故障,采用具备一定智能化水平的飞行控制律重构技术能够得以有效解决,保证了飞行安全。从故障发生到飞控重构完成,驾驶员甚至没有异常感觉。
据国外资料称,美国空军服役的F-16机队已初步应用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如果发现飞行高度过低,并威胁飞行安全,系统将发出一个回避提醒指令,若飞行员没有立即采取措施,系统临时接管飞机的控制权,执行一个自动恢复程序来保护机组人员。据悉该系统已成功避免了两起F-16战机撞地事故的发生。我国也在积极研究智能飞控系统。据公开资料披露,我国在自行研制的数字电传飞控系统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飞控系统非线性高可靠主动容错控制。经初步研究验证表明,在飞机一侧机翼损伤10%,20%,30%,甚至50%的情况下,通过飞控系统对剩余舵面偏角以及飞机迎角,速度以及发动机推力的自动调节,实现了飞机的再平衡飞行,而这是普通飞行员或飞行员受伤时很难做到的。
//s3.pfp.sina.net/ea/ad/4/14/dee18e130fe3efd4c7ca765e4696c4d3.jpg
该高容错智能飞控系统稍加改进后也可应用于军、民用大型运输机上 。随着国内外纷纷开始六代机(国内原来称为五代机)的正式研制,下一代战机采用无尾气动布局是一大热门,这也对飞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也在某新型鸭式气动布局战机上对无尾布局进行了初步验证,并利用最新研发的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高容错飞控系统对飞行进行控制,来提高无尾飞机的安全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