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天,当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浦阳江的故事带入全国两会现场时,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许和共鸣。
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浙江,曾无数次问自己:如果GDP上去了,但群众却要为喝的水是不是干净、呼吸的空气是不是清新等问题而烦恼,我们又何谈全面小康的“高水平”?
浙江中部一条名为浦阳江的河流,用她三年来的蝶变,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重要提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积蓄更多动能,才能持久有力发展,才能无愧子孙后代。
浙江的“五水共治”从治理浦阳江开始。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它最为核心的目标。今天,因水而名的浙江已坚定地开启绿色发展的“十三五”新征程——
“‘五水共治’,浙江的伟大创造。它真正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充分展现了浙江走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3月3日,前来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用响亮的嗓音向身边的委员们介绍道。
是的,从浦阳江开始,三年多来的“五水共治”实践,浙江人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态自信。这背后,是对绿色发展的强烈渴求。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发育于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穿越清丽山水,向东奔入钱塘江,急切而豪迈。
那里的人,走路很快,说话大声,做事豪爽,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里的街,摆满了字画摊,背着锄头的农民,开口就能吟诗,挥笔就成画作。“文化之邦”“书画之乡”,是这片乡土亮丽的底色。
然而,就在迈入新世纪后,这些令人向往的山乡文化特质忽然变得黯淡了。遍布城乡的两万多家水晶作坊,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水肆意排放到这片土地上,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美丽家园不复往昔。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咏颂美丽的母亲河。每当夜幕降临,浦阳江畔的百姓匆匆闭户,躲进家里。
“那是一段不堪回望的历史。幸运的是,2013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五水共治’,唤回了清澈的母亲河。”浦江县文联主席何金海说,让他惊喜的是,现在的浦江人比以往更喜欢吟诗作画了,“爱好诗文的浦江,终于回来了。几乎每首诗里,都有母亲河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