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波谲云诡,美国态度诡秘多变,不久之前刚刚趋于缓和的美伊局势,再次紧绷了起来,而采取咄咄逼人攻势的,依然还是美国。据海外网6月8日的报道,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伊朗波斯湾石油化工工业公司及其39家子公司进行制裁,因该企业向伊朗革命卫队下辖的建筑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美财长姆努钦表示,此举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任何可能向革命卫队提供资金的组织,而国务卿蓬佩奥则表示,该政策有望切断伊朗“破坏中东稳定”的财源。
美国突然追加对伊朗的“新制裁”,可能希望达到两个目的。其一,4月8日,特朗普总统签署法令,将伊朗的革命卫队列为“国外恐怖组织”,不仅冻结了该组织在美境内的资产,同时禁止全球任何个人和组织向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美国此时对伊朗的石化企业进行制裁,理由就是“支恐”,也就是“坐实”了革命卫队是“恐怖组织”的罪名,走了一遍法律程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国连革命卫队下面的“建筑公司”都没有放过,可谓处心积虑,并可能推而广之,震慑全球。
其二,持续对伊朗“极限施压”。4月22日,白宫再度重申了“盟主令”,禁止全球购买伊朗的原油,并收回了给予韩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豁免权”,此举重创伊朗经济。伊朗总统鲁哈尼5月25日不得不承认,目前伊朗原油出口量急剧下降,已从高峰时期的290万桶/日,下降到不足50万桶,更严重的是,伊朗拥有的50多艘油轮也全部被美军定位,没有任何国家的港口愿意对伊朗的油轮开放,伊朗确实濒临绝境。此时再对伊朗石化企业进行制裁,纯属“打落水狗”。
美国此举必然助推局势进一步紧张,因为伊朗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原油出口收入,若伊朗陷入绝境,必然进行凶猛的反扑,封锁近在咫尺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毫无疑问对于伊朗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伊朗总统鲁哈尼、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基里,就曾多次威胁切断这条全球能源的大动脉,宣称如果伊朗无法出口原油,那么波斯湾“也不会有石油运出”。一旦伊朗走出最后一步,美伊必然开战,此战将波及全球,美国的举动可谓危险至极,几乎击穿伊朗底线。
然而,就在美国这次将局势推向更加紧张之前,美伊关系一度出现了缓和的趋势。据中国环球电视网5月26日的报道,特朗普总统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曾经表示,美国“不谋求伊朗政权更迭”,希望与伊朗进行谈判,“没有人希望发生可怕的事情,尤其是我”。6月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表示,美国政府已经做好了“在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谈判的准备,美国“准备坐到谈判桌上”。毫无疑问,这些表态都使得中东局势逐渐降温,和平曙光乍露。
美国高层高调展示“和平意愿”没几天,强硬的表态再次喧嚣尘上。6月5日,正在英国进行访问的特朗普,对英国独立电视台表示,不排除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的可能。事实上,与特朗普“准宣战”言论相匹配的,除了对伊朗石化企业进行制裁之外,还有进一步夯实伊朗“破坏中东稳定”的罪名。据俄卫星通讯社6月7日的报道,阿联酋、挪威和沙特就5月12日发生在富查伊拉港的爆炸事件发布了调查报告,三国表示爆炸采用了“蚂蝗”水雷,“很可能是国家所为”。
这一结论距离将罪名直接戴在伊朗头上只有“一步之遥”,之所以没有确认是伊朗使用水雷袭击了4艘油轮,主要是因为这“临门一脚”应该由美国来踢,别的国家或者组织确定或者否认伊朗的“罪行”,都会影响到美国政策的“灵活性”。随着美国的“极限施压”逼近伊朗所能承受的极限,战争风险再次推高,美国也在小心谨慎地往前推进,“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善之善者也”,但如果伊朗不肯配合,美国必然会实施“雷霆”般的打击,中东又将血流成河。